通過QCC(QualityControl Circle,即質量管理圈)等活動,由IPQC監督,最終確保產品特性正常,從而達到我們過程管理的最終目的,即確保產品是長久性的、穩定的、有效的符合要求的產品。同時,我們還必須熟練掌握過程管理常用的QC七大工具(特性要因圖、查檢表、柏拉圖、直方圖、控制圖、散布圖、層別法)。我們利用好這些工具做好日常管理,如果依SOP不能做好的話,就必須要檢討過程設計及其它相關因素。工程、維修、設計、計劃、物料、QA等部門都應全力幫助生產排除一切障礙,以便生產能順利進展。
下面是一些工廠管理心得,分享與大家一起討論學習!經營企業并非作慈善事業,企業不賺錢是一種罪惡,企業追求的目標是創造利潤。而為達成此目標,非得有高效率的團隊,高品質的產品,低成本的進料。
團隊成員需有:
① 經營企業要有不是第一,第二就要關閉的危機感;
② 企業成員要有不畏艱難,不畏縮,不達目標,不罷休之精神。品質管理外部市場的竟爭不外乎是品質,價格,服務三要項。誰要主宰市場就必需要取得品質,價格,服務的絕對領先。經歷過一些公司,皆
有以下問題,為了達成產值,產量目標,從而投入大批人力,工時,反而造成新進人員低品質,多任務時,低效率。 從品質管理來看:
1. 大量新進員工缺乏品質管制意識。
2. 基層干部缺乏工作教導實務經驗。
3. 整體忙于目標產值追求,問題盲點即不斷發生。
4. 雖然問題有分析,但是落實度很差,執行力度欠缺(說話一流,文章二流,做事三流)5. 人的品質待教育,生產制程要改善,產品良率須提升。
內部品質管理:
1. 內部品質管理包函三個層面:現品,現場,現人。(即產品的品質,過程的品質和人的品質)。只有高素質的人在最佳過程中,從事研發生產,才可能制造出優良的產品。
2. 產品品質好壞必是決定于生產過程中4MIE(人,機,料,法,環)尤其人的品質是決定產品品質的關鍵。
3. 品質異常處理:要以QC手法(層別法,查檢表,管制圖,散布圖,魚骨圖,直方圖,柏拉圖)依不良因素分析,但最重要的是對矯正對策及預防措施方案之執行,一般工廠不良因素主要是人為管理,物料異常最多,而人為管理疏失往往是產品重工及客訴的最大要因。
4. 對策:以教育訓練提升人的品質,并落實改善品質措施。
A:短期(立即執行)用QC手法對問題進行探討,認真實施對策,依循PDCA(PLAN,DO,CHECK,ACTION)時時從不同角度考量如何改善。
B:中期(有效訓練措施)實施班QCC活動(每周兩小時)針對每個崗位一周以來報表反應出來的品質狀況(當然最起碼報表必須是真實的)讓作業員對品質管理提出看法與問題,使其有參與感,進而加重其責任心,品管圈活動中可運用腦力激蕩,QC手法,品質改善提案,QCC竟賽等各類管理訓練措施。
C:長期(積極教育訓練)1. 不定期或按計劃全面實施職前,在職,重點,機會品質教育。
2. 公司舉辦年度品管圈竟賽,品質征文,征圖,品質標語,并品質演講等意識教育,用來凝聚形成公司全體品質意識,從而提升全員無形中的品質觀念。3. 落實ISO9000之精神,教導全員ISO是平時的作業規范,而并非是應用一時審查稽核,ISO精神在公司內作橫向及縱向全面展開,則公司全員皆為審查員。生產管理管理是讓過去的問題不再重演,想出辦法并實行改善;是對將來的問題先作預測。并作出對策方法。萬一發生了問題,要想出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正確并能把問題發生控制在最小范圍內的方法,并立即實行。生產管理重點是品質高,成本低,交期快,即通常所說的QCD (QUALITY COST DELIVERY DATE)無論是ISO精神,還是PDCA或目標管理最重要的是決定好的事一定要遵守。生產管理要對總體生產力進行管理,總體生產力=品質良率*生產效率*機臺架動率*目標達標率*周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