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理解組織及其所處的環境
企業有無對這些內外部因素的相關信息進行監視和評審?
有無理解組織的相關文件?
行業地方的新的法規要求?
組織的內部外部環境狀況?
有哪些需要應對和管理的風險和機遇?
相關的會議紀要?
4.2理解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
有關的相關方是誰?
這些相關方的有關需求和期望有哪些?
這些需求和期望中哪些是合規義務?
是否具備相關的知識嚴格執行?
有無對這些相關方及其要求的相關信息進行監視和評審?
4.3確定質量管理體系的范圍
組織有無界定管理體系的范圍的文件?
確定的地理邊界和管理邊界有哪些,表述是否準確?
有無滿足標準要求建立、實施、保持和持續改進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系統的文件?
4.4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企業如何保證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體系有效運行?
是否考慮了4.1和4.2的內容?
是否包括了變更的策劃?
5.1領導作用與承諾
最高管理者對管理體系的領導作用和承諾提供哪些證據?
內審的有效性、目標的實現程度、方針、目標與戰略的一致、文件適合于業務過程、提供的資源、合規性評價結果、最高管理者參與或指導哪些培訓、如何支持中層領導或管理人員工作?
5.2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方針
查看管理方針的內容是否規定保護環境、履行合規義務、持續改進?
管理方針的內容是否與組織的宗旨和環境相適應,并支持戰略方向?
是否滿足要求和持續改進職業健康安全體系有效性承諾?
是否提供制定和評審目標的框架?
是否履行職業健康安全及其合規義務的承諾?
是否傳達給員工并可為相關方獲取?
是否定期評審?
5.3組織的作用、職責和權限
查看部門職責與權限,各部門職責是否有重疊或真空?
權限是否明確?理解是否清晰?
是否分派職責和權限,以包括確保體系符合標準要求?
確保各過程獲得預期效果?
向最高管理者報告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績效和改進機會?
在策劃和實施管理體系變更時保持完整性?
是否任命最高管理者中的成員承擔特定的職業健康安全職責,按標準建立、實施和保持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向最高管理者報告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業績和任何改進的需求?被任命者是否被公開?
所有管理人員是否承諾對體系持續改進,并能在控制的領域內承擔責任?
5.4工作人員的協商和參與
6.1風險和機遇的應對措施
策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時,是否考慮到4.1
和4.2中所提及的問題?有無指出管理體系的范圍?
是否確定需要應對的風險和機遇?以及潛在的緊急情況?
有無相應的需要應對風險和機遇的文件化信息?
6.1.2 危險源辨識和風險機遇的評價
有哪些職業健康安全因素及重要因素?
如何進行職業健康安全因素的影響評價?
職業健康安全因素信息是否及時更新?
是否存在能夠施加影響的職業健康安全因素因素?
職業健康安全因素因素的確定過程如何控制?
第一階段審核:關注主管部門,查相關記錄,驗證辨識與評價過程是否符合程序?抽一部分危險源,評定其辨識的合理性、學性;現場巡視各處,簡單驗證危險源是否有遺漏,風險評價是否合理?
第二階段審核:風險評價方法是否及時主動?現場核實針對識別出的不允許、重大、中度風險制定目標,管理方案及采取控制措施是否落實?風險評價是否與運行經驗和采取的風險控制措施的能力相適應?為確定提供資源,保證風險運行控制提供了信息嗎?提供必要的檢測活動是否已落實?重點查看企業各過程需要爭取控制措施的風險是否有遺漏?評價是否合理?是否批準、傳達?
6.1.3合規義務/法律法規要求和其它要求的確定
與組織職業健康安全因素有關的合規義務有哪些?
有無形成文件的信息?
其他要求的適用性如何?
版本是否及時更新?
判斷是否準確?現場驗證其適用性。
第二階段關注法規的落實,員工和其他相關方是,否及時獲取了法規及其他相關方的信息?
6.1.4措施的策劃
策劃的措施是否與業務活動過程相融合?
如何評價這些措施的有效性?
6.2職業健康安全目標及其實現的策劃
是否建立職業健康安全目標,目標是否圍繞職責、是否圍繞部門確定的重要職業健康安全因素、合
規義務并考慮風險和機遇?
目標值、目標項適當時是否提供?
目標是否選擇適當的參數來量化評價?
如何溝通?
通過哪些方法實現目標?
評價目標結果的參數是哪些?
7.1資源
組織為建立、實施、保持和持續改進管理體系所需的資源有哪些?
是否配備所需的人員、基礎設施?
如何確定、提供并維護所需的環境?
是否有相應的文件確定組織所需的知識,并在必要的范圍內可得到?
如何監視和測量資源?
7.2能力
與職業健康安全績效有關的人員和與合規性有關的人員的能力要求有哪些?
能力要求描述中有無對人員適當的教育、培訓或經歷要求,確保員工能夠勝任?
有無相應措施獲得所需能力,如何評價措施有效性?
有無相應的記錄證明人員能力?
7.3 意識
現場觀察員工工作習慣、行為、與重要環境因素有關崗位人員的操作或行為或現場的狀況感知,
員工是否知曉管理體系方針和目標?
員工是否知曉與工作相關的重要職業健康安全因素和相關環境影響?
員工是否知曉其對管理體系的貢獻?
員工是否知曉不符合管理體系要求的后果?
7.4 溝通
組織如何進行內外部溝通如何策劃內外部溝通的過程?
有哪些記錄來證明?
重要職業健康安全因素、職業健康安全績效、合規義務和持續改進建議相關信息是否得到有效溝通?
內部交流是否包括最適當的職能和層次?
是否包括員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議?
外部信息交流的內容?正面的?負面的(如投訴) ?是否及時給出清晰回復?是否涉及績效的改進?
7.5
形成文件化的信息
7.5.2創建和更新
公司有無文件化的管理體系?
體系文件中是否包括方針和目標?
有無對管理體系覆蓋范圍的描述?
有無對體系的主要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
相關文件的查詢途徑?
標準所要求的文件和記錄?
為確保涉及職業健康安全風險管理過程進行有效
策劃、運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和記錄?
是否規定了文件的保管辦法?
是否規定了評審文件的有效性?
所有文件是否字跡清楚?標識是否明確?
是否規定了失效文件的處置、管理辦法?
文件發布前是否得到授權人的批準?
是否均注明制定或修訂日期?
文件的查找是否方便?
文件的保管是否有效?
7.5.3文件化信息
文件化信息內容是否完整?版本是否有效?
文件化信息是否對記錄的標識、收集、編目、歸
檔、保存、維護、查閱、處置管理做出了規定?
文件化信息的形成與活動是否同步進行?
與本組織有關的文件化信息有哪些?
與受審核部門有關的記錄有哪些?
是否有保存期的規定?
文件修改后是否重新批準?
識別修改狀態的方法是什么?
使用時是否都使用適應文件的有效版本?
文件化信息是否按檔案管理規范的要求處置和管
理?
8.1
運行的策劃和控制
組織有哪些運行控制?
根據運行的性質、識別出風險和機遇、重要環境因素及確定的合規義務有哪些運行控制要求?
有無明確運行準則?對變更的控制?異常情況的評審?采購過程的控制?對外部供方的控制的類型與程度?外包的控制?現場驗證控制是否有效:噪聲控制、化學品控制、廢棄物控制、污水控制、
廢氣控制、能源資源控制、職業病防治管理等?
8.1.2消除危險源和降低職業健康安全風險
有無應急準備?應急準備物資是否齊全?現場有效性如何?
響應的管理?是否進行了預案演練?
是否定期評審響應措施?是否發生過緊急情況?
是否進行糾正措施?是否向有關相關方提供信息或培訓?
潛在事件、事故是否遺漏?
預防手段如何保持?
應急程序是否有驗證?
如火災、報警、滅火整個過程是否按規定去做?
8.1.3變更管理
有無變更計劃?
有無變更的評審?
變更所采取的措施?
8.1.4
采購
有無外包過程的識別?
外包的評定審核?
是否對外包的過程進行監控?
是否按要求對供方的能力進行評價和選擇供方?
是否跟供應商進行有效的溝通?
是否對供方的需求和期望及績效進行評價?
是否識別承包的風險及危險源?
是否跟承包方進行有效的溝通?
是否對承包方及其員工進行風險評估?
8.2 應急準備和響應
有無應急準備?
應急準備物資是否齊全?
現場有效性如何?響應的管理?
是否進行了預案演練?
是否定期評審響應措施?
是否發生過緊急情況?
是否進行糾正措施?
是否向有關相關方提供信息或培訓?
潛在事件、事故是否遺漏?
預防手段如何保持?
應急程序是否有驗證?如火災、報警、滅火整個
過程是否按規定去做?
9.1.1績效評價
第一階段審核:是否策劃監視測量分析評價過
程?
第二階段審核:目標的完成情況?資源的消耗、職業危害因素影響?運行過程中的準則的實際數
據?確定為合規義務完成情況?
職業健康安全績效的內部信息的溝通方式?
監視測量過程中是否使用計量器具,如何管理的?
收集事故、職業病、事件等檢測結果?被審核方守法記錄?
公司對職業健康安全控制是否符合法律法規要求?
是否確定合規性評價的頻次、條件、結論及相關的證實?
是否出現不合規情況,采取何種措施?
職業健康安全因素控制的情況?
9.1.2 合規性評價
識別為合規義務的執行情況?
關注目標檢查執行情況?關注定期評價法律、法規符合性審核驗證其是否違法?查設備校準記錄?
有無對事故、疾病、事件和其他不良績效的歷史證據的統計監視?監視異常時如何處置?
9.2內部審核
公司是否定期進行內部審核?
內部審核的頻次和結果是否滿足企業體系運行要求?
內部審核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實施和保持?
有無內部審核方案及相關的文件化信息?
內部審核方案有無考慮相關過程的職業健康安全重要性、影響組織的變化以及以往審核的結果?
是否規定每次審核的準則和范圍?
如何選擇審核員并實施審核,確保審核過程的客觀與公正?
有無相相關管理者報告審核結果?
9.3管理評審
管理評審輸入資料是否滿足要求?
是否包括以為管理評審采取措施的情況?
職業健康安全目標的實現程度?
組織職業健康安全績效方面的信息?
資源的充分性?
來自相關方的有關信息交流?
應對風險和機遇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
有無改進的機會?
管理評審輸出資料是否滿足要求?并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
體系改進有關的信息?
職業健康安全目標為實現時需要采取的措施?
改進管理體系與其他業務過程融合的機遇?
任何與組織戰略方向相關的結論?
10 改進
如何確定和選擇改進機會?
采取了哪些措施?
10.2事件、不符合和糾正措施
抽一部分記錄,看是否按程序要求進行原因分析寫出對策?
看糾正措施是否合理?現場驗證糾正預防措施的效果如何?
10.3持續改進
是否建立和實施改進、糾正措施的要求?
是否保存管理體系改進與創新記錄?
采取何種措施控制和糾正不合格?處置時產生的后果包括?
是否調查分析了不符合的原因在內,并起到防止不合格再發生的目的公司是否對管理體系的有效性、適宜性和有效性對管理體系進行適當調整?